被光照亮,亦努力发光 | 寒亭区助学贷款志愿者的故事


作者:管理员 来源:网站管理部门 发布时间:2025/8/30 阅读次数:643

登陆后才能查看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暑期我有幸参与了寒亭区2025年助学贷款志愿服务活动。起初,我只是抱着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想法报名,对这项工作的了解并不深入,但真正投入其中后,才发现这段经历带给我的远不只是一纸实践证明,而是对责任、感恩与成长的深刻理解。


初识助学贷款—从陌生到理解


在正式成为助学贷款志愿者之前,我对这项政策的理解仅停留在纸面上——它是一套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制度。但当我真正走进服务岗位,我发现那些曾认为冰冷的政策条款逐渐升温,慢慢变成一双双温暖的大手,托举起每一个即将因困失学孩子的梦。


培训时,老师细致讲解了助学贷款政策的每一个细节:贷款对象须符合的条件、申请贷款需要的材料、最长还款期限如何计算、继续攻读学位时的续贷政策如何……这些曾经陌生的专业术语,如今都成了我帮助他人的工具。“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上,“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展示在眼前。经常听到有人说:“生活好难”,也经常在网络上看到过许多努力求学的励志故事,但我感觉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听众,听的时候很感动,但给我的印象却并不深刻。直到做了这项工作,当这些励志故事不止呈现在网络上而是真实展现在眼前时,这种现实带来的冲击让我深深触动。


图片


志愿服务中的挑战与成长


助学贷款的志愿服务并非一帆风顺。起初,面对同学们的疑问,我常常需要反复查阅资料才能准确解答。有些同学因为材料不全而焦虑,甚至情绪低落,我也曾因无法立即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感到无力。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学会了耐心与沟通。


印象最深的是帮助一位性格内向的女生办理贷款手续。她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但大学学费较高,担心自己无法继续学业,在咨询时几乎不敢抬头说话。我放慢语速,一步步引导她整理材料,并告诉她:“别担心,国家和学校不会让任何一个努力的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失学。”最终,她的贷款顺利通过审核。印象里,她临走时不再带着最初的无措与阴霾,笑容出现在她脸上。这件事让我明白,志愿者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帮助,更在于传递信心和温暖。


图片


感恩与责任—从受助到助人


其实,我自己也是国家政策的受益者。刚上大学时,家庭经济压力较大,我申请了国家助学金,这一笔资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焦虑与无措,让我可以安心学习。但以前的我只是被动接受帮助,从未深入思考过这份支持背后的社会意义。直到成为志愿者,我才真正体会到完善的国家政策体系运转需要多少人的努力——从政策制定者到资助工作者,从学校老师到我们这些志愿者,每个人都在为教育公平贡献一份力量。


这种角色转换既让我学会了感恩,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以前,我可能会抱怨课业繁重,但现在,我明白能坐在教室里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助学贷款不仅给了我们经济支持,也更让我懂得了责任的意义——它不仅是国家对我们的扶持,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承诺。


图片


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被治愈


这段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与他人的联结中。我们帮助的不仅是“别人”,也是曾经的自己。每一次耐心解答、每一份材料审核,都是在为更多像我一样的学生铺就一条更平坦的求学之路。


助学贷款志愿服务工作让我明白,社会的温暖正是由无数微小的善意汇聚而成。未来,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记得这段经历带给我的触动——在帮助他人的路上,我们也在被他人治愈;在传递希望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变得更加坚定。

image.png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60号 邮编:250011 联系电话:0531-51793720 邮箱:sdzizhuxc@163.com

版权所有: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鲁ICP备09068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