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践研结合 浸润赋能——淄博师专“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构建


作者:管理员 来源:网站管理部门 发布时间:2025/5/14 阅读次数:9

登陆后才能查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我省学生资助工作水平,山东省学生资助学会组织开展了2024年学生资助优秀案例评选工作,现特别推出“优秀案例”专栏,对优秀案例材料进行展示,供各地市、各高校学习借鉴。本期刊发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案例,一起来看——


 

图片
图片

践 研 结 合   浸 润 赋 能

淄博师专“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构建


 

淄博师专“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立足师范专业特色,以“师爱助学,浸润赋能”为宗旨,通过“课题+工作室+项目+案例”的理论实践研究,有序建立和实施“1+2+3+4”发展性资助育人模式,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项计划”,做好“三个结合”,搭建“四个平台”,打造“研发式”团队,“浸润式”育人,“滴灌式”助人,“自助式”筑梦,“赋能式”逐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施以精神激励、道德浸润、心理援助、能力拓展、健康保障、成长引领的全链条资助育人模式,赋能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

 

一、发展性资助模式的探索实践

 


课题+工作室,打造高质量“研发式”育人团队

1.成立课题组,深化理论研究。成立“发展性资助”课题组,近年来先后立项以省社科规划课题为首的三项省级资助专项课题,积极推进“发展性资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深入研究我校发展性资助体系的构建。

2.创建工作室,多元项目试点。成立资助育人工作室,调研学生发展需求,分类开展“发展性资助”特色帮扶、浸润育人、就业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2019年获批淄博市首批名师辅导员工作室,连续三年在山东省优秀案例评选中获奖。

 


社区+互联网,创建多角度“浸润式”精神帮扶

1.一站式社区,持续精神帮扶。连续十年开展“师爱助学”系列活动,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构建全员参与的服务型资助育人体系,设立“救孤、帮残、助危”专项救助、系列“十佳”励志表彰,召开“励志成长沙龙”和“发展性资助论坛”,学校教师全员参与、结对帮扶,浸润式开展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精神帮扶、成长指导和专业引领。

2.网络化育人,浸润师德素养。开辟“淄师学工”资助专栏,设立“丽音在线”专题咨询,开设“一对一”帮扶热线,构建线上线下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互动教育机制,学生管理“一张网”、资助服务“一条龙”、保障支持“一盘棋”,线上线下全方位浸润式师德培养路径,教育、实践、文化、服务协同帮扶,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扶志+扶智,搭建多平台“滴灌式”精准育人

1.精准化资助,找准帮扶路径。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精准摸排薄弱群体、精准掌握受助需求、精准实施有效帮扶。聘任优秀教师为“爱心护航”成长导师,对口帮扶特殊困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以学业指导、生活帮扶和成长引领。

2.项目化实践,搭建育人平台。“爱心银行”实现“助人自助”,兑换困难学生最迫切需求;“爱心课堂”实现“按需资助”,发展性指导课程备受学生期待;“爱心在线”设立专题咨询,满足学生精神需求。多元化平台搭建困难学生可自主选择的发展平台,帮助困难生“精准脱困”,实现高质量就业。

 


自助+助他,畅通全方位“赋能式”服务路径

1.助学服务队,实现助人自助。成立爱心银行,学生自愿领取善行存折,“存善举、取智慧、得服务”,搭建困难学生互助桥梁;组建助学服务团队,鼓励特困学生主动参与、互帮互助,调研困难学生发展性需求,开设指导课程,鼓励困难学生“助人自助”。

2.志愿服务队,畅通互助助人。成立爱心驿站,带领困难学生爱心传递。十年来,困难学生利用所学之长帮助困难儿童完成学业;走进憨兜家园为残疾儿童授课;依托“四点半课堂”,给社区困难孩子开设“助学讲堂”;通过“三下乡”支教、顶岗实习,服务于山东省内贫困地区小学及幼儿园,服务学生8000余人次,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反馈。

 

二、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构建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援助、道德养成、能力拓展、专业提升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学校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资助模式,确立了“1+2+3+4”的资助育人新路径。

 


围绕“一个目标”

构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施以精神激励、道德浸润、心理援助、能力拓展的发展性育人体系,帮助困难生实现“他助—自助—助他”的不断递进升华的良性发展目标。

 


实施“两个计划”

整合各类资助育人途径和平台,实施“阳光计划”和“助航计划”。

“助航计划”是以“你我同行,助梦远航”为主题,以“全面精准”为导向,划分“身心健康、专业素养、思想道德、创新素质”四个模块,二十个课程内容,采取校内辅导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对困难生实施系统规范的发展指导。

“阳光计划”则以“引导困难生走上传播爱心、帮助他人的阳光之路”为目标,开设“爱心银行”,领取“善行存折”,学生可在这里“存善举、取智慧、得服务”。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良好的感恩和诚信意识,畅通学生施以“互助”与“助他”行为的阳光路径。

 


做好“三个结合”

把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宣传信贷知识,建立诚信档案,提高学生信用意识,规范学生诚信行为;把奖助评选与激励教育结合,充分发挥优秀困难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困难学生奋发成才;把勤工助学与“三自”教育结合,提供技能学习,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学生自尊、自立、自强。

 


搭建“四个平台”

爱心银行,搭建道德浸润平台,传递爱心正能量,提升思想道德素养;爱心课堂,搭建能力拓展平台,为困难生的个人成长提供有力指导;师爱行动,搭建精神激励平台,关注特殊群体,实施专项救助;爱心驿站,搭建

志愿服务平台,赋能学生职业能力提升。

 

三、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工作成效

 


育人成效

“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实施以来,已帮助9142人高质量就业。近三年173名“爱心护航”帮扶对象中,7人获得国家或省政府奖学金,4人荣获山东省“爱心之星”荣誉称号,19人在国家级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奖,23人在专升本考试中高分通过,31人自考拿到本科毕业证,117人掌握一项特长,在学前和小学教育中表现突出,30人开展创业实践,发展性资助已见成效。

 


所获荣誉

2019年获批淄博市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淄博电视台以“不会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为题播发学校资助育人工作。

2020年资助工作案例《“爱心银行”助力学生资助》在全省高校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案例全文登载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山东省高校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选编》;省资助专项课题《基于“助人自助”视角的“发展性资助”模式构建》顺利结项;省社科规划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路径探究》顺利结项。

2021年资助育人案例《奉献爱心 点亮希望》入选省“爱心传递”主题育人活动优秀典型案例。

2022年淄博日报以《暖心爱行 育人有为》为题编发我校“家校共育”特色工作;资助育人案例《爱心护航 助人自助》入选省“爱心传递”主题育人活动优秀典型案例。

2024年大众新闻网宣发我校“暖身暖心暖行”冬日暖阳系列特色活动。

 

四、发展性资助工作的思考

 

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个性和自主意识都非常突出的00后的孩子,他们对于生活、求学与发展、就业的需要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现在的困难学生已经不满足于经济上的帮扶和生活上的关爱,他们更渴望获得在能力和发展上的帮助。这就对我们高校的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面对困难学生这样一个庞大群体,我们提供的发展支持还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还不能实现让学生从“助人自助”到“互助助他”的升华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让“发展性资助”走进学生日常教育,为更多困难学生提供发展指导,搭建更多学生可自主选择的发展平台。这需要更多指导教师的参与、学生互助团队的打造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扎实推进对困难学生在“发展”上的精准帮扶,促使他们的道德品质、专业能力、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构筑起个体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60号 邮编:250011 联系电话:0531-51793720 邮箱:sdzizhu@163.com

版权所有: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鲁ICP备09068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