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青岛大学、滨州、淄川这样做!


作者:管理员 来源:网站管理部门 发布时间:2021/8/31 阅读次数:4877

登陆后才能查看

    8月31日,山东省教育厅举行“学生资助为民办实事”工作新闻通气会,省教育厅总督学邢顺峰、青岛大学副校长刘彩云、滨州市教育局局长张金梅、淄博市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牛少健介绍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情况。接下来,一起来看青岛大学、滨州市、淄博市淄川区在学生资助工作上都做了怎样的努力!

 

图片

 

 

精准资助  四轮驱动
探索完善“四温”式资助育人
工作体系
青岛大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以及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青岛大学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多年来,青岛大学坚持“以生为本 奖优资困 资助育人 助力成长”的工作理念,积极构建“物质上帮助-能力上提升-心灵上关爱-精神上激励”四轮驱动型资助育人新模式,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条件和平台建设为保障,把资助工作落脚到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任务上,工作基础讲究“精准资助”,资源投入讲究“真金白银”,方式方法讲究“春风化雨”,统筹推进“四温”式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受助学生的获得感和成长动力。

图片

(青岛大学副校长 刘彩云)


一、抓准精准资助关键,夯实资助育人基础
一是修订完善政策文件20余个,增强了资助管理工作的规范性,通过严格认定程序,合理设置指标体系,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系统,做到家庭困难学生精准认定,我校相关做法曾被山东教育电视台专题报道;二是加强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全部资助金(不含社会资助)均通过财务系统进行及时、准确、高效的预算、审核,确保资助资金的精准发放,2020年学校共发放资助资金1.2亿元,其中助学金0.66亿元,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三是通过分管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导师谈心谈话以及每年组织校院领导、教师、校友开展“精准家访,关爱到家”活动,开展精准帮扶,学校连续18年开展精准家访工作,被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作为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推广。学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全程跟踪,全程指导,全方位帮扶”和 “一对一”线上就业帮扶指导等就业助推行动,举办校内勤工助学专场招聘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校内实践岗位900余个。今年7月,河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学校迅速启动了紧急灾害临时困难补助专项申请通道,为首批受灾的43名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金5.65万元,并为无法回家的学生提供留宿服务,同时,秋季学期学校餐厅将为受灾严重的学生提供免费餐饮。
二、完善四轮驱动模式,提升资助育人价值
学校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依托四轮驱动资助模式,注重加强与资助单位的深入合作,创新资助育人模式,促进资助形式由经济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
学校开展励志、诚信、感恩、责任“四项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开展“国奖风采,榜样力量”主题宣讲会,大力宣传“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优秀事迹;定期开展“爱心传递”主题育人活动,深入挖掘、宣传先进典型,我校在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20年“爱心传递”主题育人活动评选中喜获包括优秀工作案例、“爱心之星”优秀学生、优秀组织单位在内的全部奖项。
学校开设了“助飞大讲堂”,邀请赞助单位企业家、专家学者等举办讲座、报告和培训,组织受助学生到海尔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鲁南制药等知名企业进行研修,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业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拓展培训。开设了“助飞训练营”,完善优化困难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类平台路径,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学校通过举办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拓展训练营等活动,帮扶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树立勇克时艰的坚强信心和砥砺前行的坚定意志。
三、塑造“四温”资助文化,传播资助育人情怀
学校努力在资助工作中传播人文情怀,体现温度、温情、温暖、温馨。对孤儿、残疾学生减免学费,并设置了一对一的帮扶计划;推行临时困难补助的动态化资助,为身患重大疾病学生和家庭发生变故致贫的学生发放特殊困难救助金;为两名“轮椅女孩”提供贴心帮扶,典型做法被省市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学校还利用“校长午餐会”、“学工下午茶”等及时了解困难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
学校连年实施“三心资助”工程。开展迎新季安心资助活动,为国家和地方专项计划新生免费提供卧具、军训服。面向全校困难学生开展“微心愿”贴心资助活动,关注学生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开展“冬季暖阳”暖心资助活动,通过发放御寒衣服、提供返乡交通补贴、赠送励志书籍等方式全方位帮扶建档立卡学子。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还承载着党和各级政府厚重的嘱托和社会各界、家长学生深情的期盼。今后,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将聚焦培育时代新人,充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进一步完善“四温”式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全面推进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积极探索更多的动态资助、隐形资助形式,学习兄弟院校好的做法,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厅相关要求,进一步推动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精准资助促教育公平
以精心服务换人民满意
——滨州市全方位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滨州市教育局

近年来,我市以全省学生资助综合管理标准体系为工作规范,以惠民生、促公平为切入点,着力推动全市资助工作健康协调发展,精准资助和教育扶贫工作全面细化、深刻到位,充分保证了义务教育“零辍学”、资助工作“零信访”,有效维护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权利。滨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被表彰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集体”。


图片

(滨州市教育局局长 张金梅)


 

一、“四个精准”扎实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一是贫困家庭学生识别精准化。以“e家大救助”体系建设为契机,以省学生资助管理标准为蓝本,积极推行资助项目网上申报、网上审核办事流程,健全了学生家庭基本信息核对和特殊困难学生标识等“线上功能”,目前我市将该系统作为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补充平台,已进入全面试用阶段,迄今为止已通过网上平台受理申请12995条,其中通过11159条,驳回1836条,贫困家庭学生识别更加精准高效。二是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精准化。以“精、准、细、严、实”为基本准则,强化资助工作力量,推行省资助管理标准化应用,严格落实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式的学生资助政策,今年春季学期及时发放各类资助资金4054.9万元,资助66914人次;深入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场受理工作,本年度已办贷7038万元,惠及生源大学生8437人。三是资助资金分配精准化。持续优化资助名额和资金分配机制,坚持经费向公办学校倾斜、向农村学校倾斜、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较多的区域倾斜,杜绝“一刀切”式的简单粗放分配,确保精准属实、应助尽助。四是资助育人功效发挥精准化。发起“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励志故事”“爱心传递”等资助育人活动,选树一批励志典型,推进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与心理辅导、素质拓展等项目相结合,在全市中小学先后举办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1380余次,有效帮助受助学生提升求知信心,进一步培养受助学生群体的家国情怀。
二、积极推行社会保障卡发放资助资金
我市率先在全省推出的社保卡发放教育资助资金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重要指示精神,深度践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服务理念,构建高效便民利民惠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
4月份,滨州市教育局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关于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教育相关补贴的通知》,率先在全省推行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义务教育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等10项资金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举措。今年春季学期,我市共使用社会保障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1212.5万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455人。
使用社会保障卡发放教育资助资金,有效克服了发放渠道单一、手续繁琐、管理困难等问题,“便民惠民”的助学新路子赢得各方好评,更有效压缩了发放流程、优化了资助环节,彰显了多赢成效。一是解决了一人多卡、持卡过多容易丢失的问题;二是持不同银行社保卡的用户,社保卡金融账户ATM机跨行取款手续费全免且不限次数,有效解决了取款增加手续费问题,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三是通过实名制管理,避免错领、冒领,能够保障精准发放、精准资助。
三、以坚实担当巩固疫情防控期间扶贫工作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疫情期间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暖心资助与帮扶,我市发动党员教师队伍和6553名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实现结对“全覆盖”,通过捐赠物资、架设网络、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等多种方式,为建档立卡学生解决实际困难691个。战“疫”期间,为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及时通过线上平台获取课程资源,组织对全市中小学生收听收看情况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提供手机、接通网络电视、帮助承担通讯流量费用等方式,对排查发现的1038名暂不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学生开辟了“绿色通道”;同时,协调广电公司为贫困家庭免费接通有线电视,专门开通12个公共频道,同步直播课程,确保“停学不停课、教育进万家”。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践行“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重承诺,继续保持成绩做法,巩固现有成效,探索助学新路子,以更加有力的担当、更加扎实的姿态、更加过硬的标准、更加高效的服务,精准开展各项学生资助工作,让所有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精准施策 确保求学路上
“一个都不能少”
淄博市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新闻媒体朋友们:
淄博市淄川区位于鲁中腹地,现有中小学79所、幼儿园110所,在校学生(幼儿)8.4万人。近年来,淄川区全面落实国家扶贫和学生资助政策,以实施精准资助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规范资助管理,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践行了党和国家“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区教体局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学生资助工作得到家长和社会高度认可。

图片

(淄博市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 牛少健)


一、立足“三个强化”,全方位夯实精准资助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认定原则、认定依据、认定程序等,为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重要政策依据。完善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农村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学生“一生一档”形式与内容,为切实保障国家资金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区校班”一体化培训,组织资助管理工作人员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学习国家资助政策、掌握资助平台管理使用方法,确保政策宣传到位,信息管理规范。目前,我区已培训校级资助管理工作人员200余名、班主任2000余名,专业化资助管理队伍初步形成。
三是突出宣传育人,强化机制保障。校内宣传把握招生、新学期开学、毕业等时间节点,印发各类宣传材料10万余份。校外宣传通过“两微一端”和农村赶大集、走访贫困户等多种途径,宣讲国家资助政策,确保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全覆盖。利用主题班会宣传资助政策,开展“爱心传递”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全面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形成长效机制。
二、狠抓“三个到位”,全方位推进精准资助
一是全员摸排,夯实数据基础到位。开学初,针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组织网上问卷调查,8万余名学生全员参与。根据统计数据分析问卷内容,参照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并在校内公布,方便学生及家长结合家庭实际,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二是精准核实,严格认定程序到位。在充分考虑家庭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将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因素分成家庭负担情况、收支情况、债务情况等8项一级指标35项二级指标,并根据不同权重形成量化分值,班级、年级、学校三级认定机构结合学生申请信息、在校消费情况及家访材料定性分析,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困难档次,定量定性结合,资助更加精准高效。
三是横向联动,确保部门协作到位。建立与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协作机制,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低保家庭学生、孤困儿童、残疾学生等其他部门数据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实现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互通共享,实现数据全覆盖、无遗漏。
三、确保“三个落实”,全方位做好精准资助
一是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根据全员网上问卷数据和各校困难学生分布情况确定各校资助比例,杜绝人情划分、主观判断,做到应助尽助。每年春季4月、秋季11月学生资助金全部发放到位,今年春季6380名学生享受免学费、助学金407.5万元,其中:1397名幼儿发放学前政府助学金83.4万元,79名幼儿免保教费13.5万元;3414名学生发放义务教育生活补助109.2万元;818人发放高中助学金81.8万元,221人免学费18.8万元;332名学生发放中职助学金33.2万元,高校119人免学费67.6万元。
二是落实地方教育免补政策。针对农村建档立卡等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在执行全省免学费、发放助学金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淄博市地方免补政策,对学校代收的就餐、校服、住宿等费用,逐校逐人核算、全部补助到户。
三是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坚持让学生和家长“少跑路”“少排队”,创新开展送贷上门、网上预约、设立镇级办理点等绿色服务工作,切实方便贷款学生及家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媒体朋友们,“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坚定承诺,也是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改进工作方法,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求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持续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贡献更多“淄川力量”!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60号 邮编:250011 联系电话:0531-51793720 邮箱:sdzizhu@163.com

版权所有: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鲁ICP备09068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