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照亮了我--齐鲁工业大学 苗西敏


作者:管理员 来源:网站管理部门 发布时间:2018/12/21 阅读次数:5849

登陆后才能查看

突然间想起了以前看到的麦子写的文字《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大的反响,文章的末尾是麦子对于他的读者的一些寄语,“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些优越环境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和很久以前曾经吃过苦现在已经淡忘的人,关注社会下层,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在做关乎众人命运的决策的时候,让这份社会责任感驻留我们的头脑。”

穷有两种:穷的消沉和穷的开朗。我们家是穷的消沉又开朗。是啊,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为了能够在父母年迈时承欢膝下,我们这些贫困生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摆脱与生俱有的卑微与胆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从高考中杀出一条血路,走入大学,用我们的双手改变生活,直至改变命运。正如麦子所说的,关注社会下层,让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证了农村太多的贫穷与悲伤,贫穷带给我们的远不止技能的缺失、学业的放弃;还有年少的堕落,世世代代志气的消磨。坐在大学宽敞明亮的自习室里,回忆起自己的求学之路,那曾经为读书而默默拼搏的日子,那曾经因为试卷分数而着急的日子。如今仍清晰在眼前。只是相比以往,现在的我更多了份对生活的坚定与从容。

大二那年寒假,新的一年到来、专业课的慢慢铺展开、关于就业的担忧,使得那是大学中我最迷茫的一年。但是随着学院党委书记与导员来我家做家访,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细腻的讲解,听着老师对我的鼓励与祝福,我愈发坚定了努力奋斗的信念。有句话这样说:当我们在奋斗中遇到讥讽嘲笑而不为之所动时,我们获得的是忍耐和自信;当我们在奋斗中屡败屡战时,我们获得的是坚定的信念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然心态;当我们在奋斗中面临各种引诱而能视富贵如浮云时,那么获得的是一份完善的人格。只有在奋斗中,我们才能体验到生命的躁动和灵魂的升华,才能够书写自己辉煌灿烂的人生。

我是怎样理解奋斗的意义呢,大概是自从父母分离以来,家庭情况变得越来越艰难开始一点点发觉奋斗的意义,由于缺少夫妻二人同心协力的斗志,我的童年从冬天的手脚皴裂到夏天的灰头土脸。随着年龄的长大,我逐渐意识到只有学习才能带我离开贫穷的泥淖。初中时,班主任对我颇有爱护,家访时见我家破破烂烂,为我申请了每年300元的补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的生活状况,虽然数目不多,但对于年少的我是一份天大的惊喜;高中时,得益于国家施行的助学金政策,每年能够补助800-1000元,即解决了学费问题,也为我的父亲减轻了一份负担,看着父亲开心的脸,我觉得我能为他分担一些也是极好的;到了大学,学费、住宿费加上生活费,一年一万多的支出让父亲的脊梁变得弯曲。皮肤变得黝黑,他的肩膀承受了太多中年的失意,人生的没落,每每想到这些,眼泪有时就会不争气的掉下来。我又能为他做些什么呢?

人生失意之处常有,生活可能在不经意间让你感到绝望。2015年的夏天,我拿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与父亲在工地受伤的病历单急的团团转,看着手术室出来苍白衰老的父亲,我觉得一个人的能力真的是相当微小。得幸于国家的助学贷款,我能够步入大学;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我在大二大三两年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再加上父亲的打工收入让我得以继续入学。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国家的补助,我可能就要辍学打工,早早的嫁人生子,而不是在高校中汲取知识与教育。

秋蝉鸣叫生命,一次次的奄奄一息,一次次的乐观高唱,痛苦着,但美丽着。我们都知道,蝉生命中绝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地下的,当其来到地上时,其生命也将走到尽头,有人说这是生命的绝唱,是让人怜悯的,我却认为这是值得钦佩,它不甘心生命的短暂,所以它要让生命变得灿烂,使生命充满声音震憾,在死亡面前高歌,是对死亡的挑战,虽然痛苦着,但美丽着。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不仅仅是一句豪言壮语,它还告诉我们奋斗非一朝一夕之事,应该持之以恒,应该切切实实地从小事做起。现在我在图书馆的学习中,看到一群有着不同的经历,共同的独立、自强的人格的同学们在发挥着各自的光芒。从考研成功以及拼搏的学长学姐身上以及专业课教师的讲课能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年龄、容貌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凋零,而气质、素质、个人能力和知识才是伴随一生的财富。希望自己能够像院党委书记与众多的优秀女青年一样因为丰富而知性,因为快乐而美丽。

我们要记住古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教诲,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没有家访时的党委书记的教导,还有导员的鼓励,我可能会因为贫困消沉下去,但是因为她们对待每一位贫困生的精心呵护的态度,让我对前途感到充满希望,而不是充满抱怨与悲痛。我希望带着刚开始的那份初心,继续的前行,在以后的未来能够有能力帮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60号 邮编:250011 联系电话:0531-51793720 邮箱:sdzizhu@163.com

版权所有: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鲁ICP备09068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