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在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点滴行动汇聚而成了爱的涓流。爱的温度,被每一个矿泉水瓶、每一份旧报纸、每一张废讲义所传递,这些废旧物品一件件被回收到资助中心,转化为物质财富,送到需要帮助的同学手中。
十年时间,78万个废弃的矿泉水瓶,如果堆起来的话,要用5间能容纳60名同学的大教室才能盛放得下;46000多斤废纸,收废旧物品的老人要用小三轮车拉50趟才能拉得完。84160元爱心助学金,就是用这样一张张废纸,一个个矿泉水瓶累积而成。十年时间里,有678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受到了资助,得以继续高中学业。但这,也许不是多少钱所能衡量出来的价值。
爱心社的发起人,身兼学校团委书记、高二级部主任的徐金平老师感慨道:“废旧物品虽然不起眼,但可以回收再利用。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坚持把爱心社做下去。”
爱心,是一缕明媚的阳光
“高一一班,213个瓶子,30斤废纸。”
“高一七班,瓶子187个,废纸21斤。”
“高一二十二班,瓶子156个,废纸37斤……”
每逢每周一的集体大扫除。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将成箱的矿泉水瓶、废纸抬到教学楼下,爱心社的成员一一清点、记录,收集到一起之后,再卖给收废旧物品的老人。这些钱会被统计到爱心社专门的账本上,然后送到需要帮助的贫困生手中。
这样的场景,已经在这座校园中上演了十年。十年,3600多个日日夜夜,爱心社的爱心传递始终在行动。
去年年末,高二十九班的闫畅因突发疾病,先后在淄博市第一医院、山东省胸科医院治疗,巨额的医疗费用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后续的治疗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领导了解到他的困难后,主动减免了他的学杂费,爱心社捐出资助金1000元,班里的老师同学也踊跃捐款2510元。
“当我接过平时同学们捡瓶子、卖废纸,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救助金时,仿佛有一缕甘泉流过我的心田,让我在困境中看到生命的曙光、生命的希望。有我们实验中学这个集体的爱为我加油,陪我一起面对,让我重拾生命的信心。我本是不幸的,但我又是最幸运的,当风雨淋湿梦想的翅膀时,有学校这个集体帮我来遮风挡雨。你们的善行义举极大地鼓舞了我在病榻上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相信我终有一天会占胜病魔,重归实验中学这个温暖的大集体。”如今仍在病塌上的闫畅心怀感激。
爱心社的温暖,并不仅限于自己的学生。2009级的高泽在读期间,母亲突然被查出患了尿毒症,面对高额的治疗费,一家人手足无措。父亲唉声叹气,不知道从哪里能筹措这么多钱。懂事的高泽说:“我不去上学了,我去找地方打工挣钱,给妈妈治病。”
看着懂事的儿子,父亲只能无奈地点头。母亲泪水纵横,说:“都是我拖累了你们,不要给我治病,就让我死了吧。”
学校领导听到这个消息,从爱心社取出1700元救助金,连同老师同学们的捐款,送到了他们的手中。
高泽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后,就读于临沂大学,现已毕业工作。如今谈到当年受资助的情形,他仍感恩怀德,“爱心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我们博山区实验中学的爱心社就是这样的一股清泉、一道彩虹、一片阳光!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的爱心社主动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上了大学以后,我也开始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同学。”
从“心”出发的收废旧行动
时光回溯到2007年12月6日。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日,窗外北风呼啸,博山区实验中学大礼堂这座几近废弃的房子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十多名学生,在徐金平老师的带领下,正在清点整理爱心社第一次活动收集起来的矿泉水瓶和废纸。
爱心社第一任社长王文超,也是当时的学生会副主席。她回忆:“爱心社活动那天下着大雪,当我和社员们来到活动场地时,地上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各班参加活动的同学,三五个人把箱子抬出来,在清点之际,不时搓着手对记录的同学说,’快点!快点!好冷啊。’而此时,清点和记录的同学,脸已经被寒风吹得通红,却仍没有一点点不耐烦,’好的好的,很快就好。’”
回收来的瓶子里有的还残存着一些没喝完的水,社员们得一个一个把瓶子倾倒干净;那些废旧的纸张,有的是报纸,有的是纸盒,有的是写满了密密麻麻文字或者公式的作业本,需要分门别类,才能卖一个更合理的价钱。“全部清理完毕时,大家的手早已被冻得没了知觉,可想到能为家庭贫困的同学做点事情,能用自己的爱心帮助更多的同学,心又开始温暖起来。”王文超说。
因为工作原因,徐金平经常和学生在一起,了解到学校有许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有些是单亲或者家长无固定工作,有些是因为家庭成员身患疾病。
“高中生活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是同学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综合素质、提高将来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阶段。但是,每当看到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处在失学边缘的焦虑眼神,内心总不是滋味。拥有3600多名学生的学校,每天被扔掉的垃圾很多,其中有大量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饮料瓶、废纸等等。”徐金平想,如果能把这些废旧物品收集起来,既可以响应国家号召节约能源,也可以在校园里向同学们宣传和倡导卫生环保的生活理念,更可以利用这笔资金资助一部分同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高中学业。这实在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情。
然而,起初爱心社的发展并不顺利,组建起社团之后,徐金平在全体班主任会上介绍了活动的流程,有的班级开始了废品的收集工作,但是参与的班级并不多,很多老师和学生并不理解。“有人觉得回收垃圾不体面,社会上地位很低的人才会做这个;有人觉得学习最要紧,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是正事,管其他人的死活没有用;还有人认为就算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参加个音乐、美术、体育这样的专业社团,干净体面,还可以帮助升学。”作为当时学校里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徐金平在教学、班级管理及分管工作方面的成绩都很好,很多同事都劝他放弃这个出力不讨好的想法,可他不但没有放弃,而且在12月11日的升国旗仪式上,向全校师生宣读了《爱心助学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身边生活困难的同学,在政教处指导下,我校学生会专门成立了勤工俭学爱心资助中心,带领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身陷困境的同学以精神上的关爱和物质上的帮助,让他们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在这充满阳光的时代健康快乐地生活,顺利地完成高中学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代表资助中心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大家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收集每一个矿泉水瓶、每一份旧报纸、每一张废讲义,将这些可回收物品送到爱心资助中心,我们将把它们变成一份爱心,传递到需要帮助的同学手中。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我们相信,爱心就是力量,爱心就是希望,爱心终会让暗淡的生活重新迸发出灿烂的光辉,爱心终会创造奇迹。”
大家互相询问,爱心社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会不会只是一个噱头?尽管有些犹疑,但仍旧有许多同学报名参加。没出三天,报名加入爱心社的同学就有几百人。因为人数太多,徐金平只好再次动员部分同学“转会”到其他的社团。
因“爱”汇聚
“2008年1月9日,收入860元,支出0元,结余860元,事由:卖废旧。书纸188斤,白瓶7000个。经办人:徐金平、王文超。
2008年3月8日,收入1792元,支出0元,结余2652元,事由:卖废旧。书纸1568斤,白瓶1810个,易拉罐6个。经办人:徐金平、王文超。
2008年3月22日,收入760元,支出0元,结余3412,事由:卖废旧。书纸515斤,白瓶2604个,易拉罐8个。经办人:徐金平、王文超。
……”
在徐金平的办公桌上,有两个塞满爱心社文件的档案盒。翻看爱心社的账目,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爱心社成长的十年里,徐金平在工作之余,将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爱心社的发展上。他指导学生制定了爱心社章程,完善爱心社活动、贫困生资助等规章制度,主持组织爱心资助仪式,策划和参与各届爱心社社团成员的招收和换届;指导各任社长整理和管理变卖废品的琐屑工作,整理爱心社的收支账目,协助班主任确定受助人员和资助金额等等。十年时间弹指而过,许多感人的瞬间留在了他的脑海中。
参与到爱心社的同学,原因千差万别,但根源都是一个“爱”字。
高三八班的董云翔同学,高一刚入学的时候,并不是爱心社的成员。同在实验中学读书的姐姐经常参与爱心社回收整理废旧物品的活动,有时候姐姐会问他,你愿不愿意去?起初,董云翔并不太愿意去,但碍于姐姐的面子还是去了。后来去的次数多了,他才发觉尽管这个活很脏、很累,但是想到自己的劳动可以帮助到别人,心里就充满了快乐。
高三九班的李彦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干脆就偷懒,甚至逃避上自习课。他被同学拉着去参加了爱心社的活动,清理瓶子、整理废纸,总是兢兢业业。“想到爱心社的捐款中有自己的一份劳动,我很有成就感。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都这么刻苦努力地学习,自己又有什么理由逃避学习呢?”于是,李彦再也不逃课了,也开始认真学习了。当然,爱心社的活动,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参加。
高三七班的刘玉涵来自农村,母亲照顾失明的奶奶,父亲在附近打工供养她和妹妹读书,家庭经济拮据。高一下学期,收到爱心社发放的100元资助金后,孝顺的她给爷爷奶奶买了鸡蛋、香蕉送过去,剩下的钱自己攒着,成了自己从未有过的零花钱。“100元钱虽然不多,但对于我们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安慰和帮助。我很感谢爱心社,别的忙帮不上,平时我会在班里帮忙收集废旧物品,把它们送到爱心社。”
每一年,都有新的同学加入到爱心社中来,有的同学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退出了,新的同学又参与其中。爱心接力棒,也从这一届传递到下一届同学的手中。
前任爱心社社长、高三九班的孙晨硕同学说:“记得我第一次参加爱心社活动,当时的瓶子是0.6元/斤,废纸是0.4元/斤。我们一下午的努力,拿到了150元钱。老社长对我说:’本来该由我带你完成第一次活动的,但是发现你基本都会了,应该不需要了。’这一番的鼓励让我觉得自己也该承担这份责任了。记得这天下午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在雨中完成了活动。那场秋雨,混合了我们脸上的汗水,把我们一点一滴的爱带入到了大地之中。”
现任爱心社社长、高二十一班的谢欣彤,不久前接过了爱心接力棒。“我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在,瓶子和废纸的价钱不如以前,我们要尽量把每个丢掉的瓶子都收起来,不浪费任何一个,能多收入一点就多收入一点。”
爱心社的活动,并非是数瓶子、装废纸那么简单。在活动中,同学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
2016级学生会主席、高三七班的房姝瑶同学说:“我们收集废矿泉水瓶、收集废旧纸张,是为了爱心,也是为了环保;水瓶中干净的水我们也不是随意倒掉,而是把它浇在学校的花草树木上,这也是一种资源的利用。”
“来到爱心社,你才会知道什么是团结。每次爱心社活动,同学们都会忙到很晚,清理散落的垃圾,记账时帮忙举着手电筒照明,经常晚饭都来不及吃。团结对于我们社团来说非常重要,大家的凝聚力就是在一起劳动中慢慢提升的,大家都知道要主动付出,互相帮助。”孙晨硕说。
高二九班的焦宁欣以前花钱总是大手大脚,参加爱心社的活动,花一两个小时收那么多瓶子、废纸,才挣一两百元,让她体会到了挣钱的不易。“现在感觉花每一分钱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想想我是不是应该花它,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东西。”
而在现任爱心社副社长、高二十一班的翟子豪看来,自己的劳动可以帮助别人很有意义,认识很多新朋友,共同体验友谊与成长则更为珍贵。
曾经的爱心社成员乔雪同学说:“从踏进实验中学校门的高中那时起,老师就教育我们做事先做人,先利人后利己。那时候我作为班级的班长和学生会的主席,可能要比一般同学接触的人和事更多些,也更能感受和体会到老师的不容易,以及从不同角度去关心帮助身边同学的重要性。我们的爱心就是源于这点滴的生活。现在的我,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也就职于山东英才学院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想,自己能够有今天的成长和收获,要感恩于我的母校实验中学,三年的学习生活让自己收获颇丰。”
“我们会老,爱心社会永远年轻”
2016年,1792.45元钱。
看起来,这个数目很不起眼,但对于爱心社来说,筹集这些钱,需要的是102510个空矿泉水瓶,加上2647斤废纸,再加上几十名同学、一年中的无数个午休、晚餐前的休息时间,甚至是许多节自习课。
谈起这几年物价的飞涨和废旧物品的贬值,徐金平掰着手指跟记者算起账来。“我们2008年收了62949个瓶子,废纸9156斤,那时候的瓶子是0.1元一个,书纸是0.85元一斤,箱子纸是0.5元一斤。到了2016年,瓶子跳崖价0.01元一个,也就是说,每个瓶子原来是一角钱,现在跌到了一分钱一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爱心社同学的积极性,让活动变得更加艰难。”
“价格波动的那一阵我们都不想干了。原来,废旧物品的价格高,可以资助很多同学。后来,价格忽然降得很低,瓶子都不按一个多少钱了,而是一斤多少钱。大家都觉得这钱太少了,我们那么辛苦地收集废旧物品,劳动量很大,感觉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有的同学提出,要不就不要去收集了吧?”房姝瑤说。
其实动摇的不止是爱心社的同学们,一手将爱心社建立起来的徐金平,同样也在作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当时我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教着两个班的课,还身兼多个校内职务,自己的孩子又很小,精力和时间确实跟不上。但自己一直带着这个社团,每一次活动,每一次资助,每一次受助学生和家长的感谢,又让自己不舍得放弃。”
爱心社的活动中断了一个星期,可到了周一下午第四节课,还是有些班的同学会拿着瓶子、废纸来到爱心社,看没有人收很好奇,四处找学生会的同学打听。这也触动了爱心社同学们的心:“我们觉得同学们还是有这份心,后来大家就决定继续坚持,毕竟已经坚持了这么多年了。一个瓶子的钱可能很少,但是全学校每个人一个瓶子,那就很多了。这种积少成多的力量难能可贵。”房姝瑤说。
这件事也让徐金平感慨良深。“做一名老师肯定会很平凡,但是不能碌碌无为平庸一辈子吧?将来给实验中学留下一个德育品牌,坚持下去也是好的。我们会老,但爱心社会一直年轻,它就像一块流动的丰碑。”他说。
于是,爱心社的活动又恢复如常。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黑夜给了星星一片天空,在星光闪烁之中,也填补了黑夜的冷清与肃穆;清泉给了鱼儿一些空间,鱼儿在畅快游弋的同时,也增添了清泉的情趣;大海给了流水一片空间,在激活流水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
爱心社,并不是几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几个人在行动。
班级中,班主任问谁能够带来装废旧物品的麻袋或者纸箱时,带来的人,总比当初举手的人多。
办公室里,废纸、废报纸积攒多了的时候,老师会通知班主任,让爱心社的同学来收。
毕业时,高三的毕业生会把宿舍里的废旧物品收集起来,留给爱心社。
在家卫生大扫除时,同学们也会将废品卖掉,带到学校算成自己的爱心款。
收废旧物品的老人,知道同学们不是为了挣钱自己花,而是为同学们献爱心的时候,向来都是很仗义地给凑个整数,或者把称杆子压得很低很低。
快乐和幸福,不是索取,而是付出。付出的愈多,奉献的愈多,幸福的种子会深深地扎根在心灵的一方乐土上。
当然,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也并不局限于爱心社的微薄之力。国家助学金、社会团体、个人捐赠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助力贫困学子的成才之路。
学校每年发放国家资助金30余万元,资助人数400余人。
每年9月份,金晶集团都为学校10名优秀毕业生提供助学金2万元,该活动已持续14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高考新生140名。
学校从有限的资金里面,每学期为120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发放奖学金2万元;每年为20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学费近20万元。
学校积极联系学生餐厅为部分贫困生提供免费就餐,每学期减免10名同学的餐费。每名同学平均每天按照12元的标准享受资助,受到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校积极利用各种渠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争取社会捐助。多家单位和社会好心人士慷慨解囊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博山区实验中学校长张建国说:“我们学校自建校以来就形成了奋进向上、爱心助人的优秀传统,学校一直坚持以德树人,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感恩教育、自信教育和法制教育,教育同学们要先做人,后做事。如果说,学校德育是一棵大树,那么爱心社就是这棵大树上结出的一个硕果。我们一定要将爱心社的活动坚持下去,从形式到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扩展和创新,薪火相传,爱心传递,争取把这个全市德育品牌做得更有成效,把这种爱的精神传承得更加久远。”
10月16日,徐金平的QQ头像闪动:“昨天,学生们刚卖了些废旧物品,废纸8毛钱一斤了,这是近几年的最高价。大家都很兴奋,来我这记账的时候都手舞足蹈了,希望这个价格能保持住。”徐金平的心里,比学生们更激动。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60号 邮编:250011 联系电话:0531-51793720 邮箱:sdzizhu@163.com
版权所有: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鲁ICP备09068134号